2020年,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学院上下一心,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,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,取得了一系列工作成绩。
坚持以人为本,全面做好疫情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。
加强教育引导,提振抗“疫”信心。疫情爆发初期,发布3封《老版大阳城集团网站致全体学子的一封信》,提振同学们的战“疫”信心。
停课不停学,辅导员寄送考试资料解决学生居家学习困难。
发挥专业优势,引导学生投身防疫工作。
数十名学生党员积极响应学院党委号召,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主动当先锋、作表率,积极投身到家乡防疫工作一线,以实际行动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。
14名研究生全程参与“共同面对 科学防疫——山东大学一校三地疫情防控知识线上科普”宣传活动,通过整理师生来信、制作答疑帖、参与科普视频制作以及视频连麦湖北一线等方式,共话疫情、科学防控,用实际行动服务学校师生校友。
分布在祖国16省份31个城市的39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子改编并“云合唱”歌曲《山大临床医学生致老师书》,体悟医者情怀,致敬前线师长。
窗体顶端
落实一院一策,确保学生顺利安全返校开学。
5月份开始,指导14所教学医院按照“一院一策”制定春季学期返校方案和秋季开学方案,并赴各医院进行开学准备和应急演练工作督导检查。
5月至9月,顺利完成5批次3200余名学生返校工作和3批次近3500名学生的秋季开学工作。
创新考勤形式,织牢疫情防控网格。
利用软件进行线上考勤打卡,出台《关于加强学生日常考勤管理规定(试行)》,实现3492名学生每天全员线上定位打卡、请销假、体温报送和各类疫情信息统计。
借鉴社区网格化建设经验,筑牢“学院-医院-导师(辅导员)-学生骨干”四级管理网格,确保学生安全和身心健康。
窗体底端
创新建设“医路初心”入院教育品牌,抓住关键节点做好新生教育。
牢牢把握新生入院教育的关键节点,2020年首次使用主会场直播和附属医院分会场连线形式上好“入院第一课”,覆盖14所附属医院428名本科生和954名研究生,为其医学生涯打下坚实基础。
倾力打造“医海领航”就业工作品牌,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。
面对疫情背景下严峻的就业形势,学院多措并举,依托“医路西行”社会实践队、“医路同行”医学生成长沙龙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,为学生提供精准有效的就业帮扶。
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大幅提升,总体就业率从87.93%提高到96.18%,其中本科生就业率比上一年度提升29%,达到93.00%,实现了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。
窗体顶端
窗体底端
窗体顶端
持续建设“青橘工程”学生骨干培育品牌,着力做好青年学生队伍建设。
2020年,先后开展了新生户外拓展、消防安全教育培训、齐鲁医院研究生骨干工作沙龙、学生会骨干培训会、社团骨干工作沙龙等五期专题培训,为学生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教育积累了骨干力量,涌现出众多优秀学子,队伍建设取得优异成绩。
在过去的一年里,1人获评山东大学研究生党员标兵(全校11人);1人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在学校开学典礼发言;4人获校长奖学金;3人被评为山东大学“榜样的力量”年度人物(全校9项);1人获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(全校13人),1人获山东省优秀学生(全校25人);1人获山东大学自强之星(全校10人),1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。学院团委获评2020年度红旗团委(全校13个)和学生社团工作先进集体。
窗体顶端
窗体底端
窗体顶端
用心打造“齐鲁NEW医声”网络育人品牌,筑牢云端育人阵地。
优化“齐鲁NEW医声”公众号栏目设置,加强教育、管理及服务功能,满足学生需求。
疫情期间,依托平台开展“云就业”服务、举办战疫有“I”、心“晴”时间等专题活动,一年累计发布推文800余篇,有近4000粉丝关注,单次推送浏览量多次破千,成为云端育人的重要阵地,有效疏解了学生居家学习的心理压力。
窗体顶端
窗体底端
积极培育“医室芳华”宿舍文化建设品牌,充分发挥宿舍育人功能。
不断完善《老版大阳城集团网站学生宿舍管理规定(试行)》,将宿舍检查结果纳入综合素质量化测评体系,安全卫生检查实现每月全覆盖。
加强宿舍文化建设,以评促建,选树典型,开展“汇聚杏林之爱,共筑温暖医家”宿舍文化节活动。在校级宿舍文化节中,17个宿舍获评校级文明宿舍,占全校的七分之一,学院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。
走向新甲子,奋进新征程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学院将牢牢把握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,继续探索“三全育人”和“五育并举”,以时不我待、只争朝夕的精神全面推进各项学生工作,为实现“强院兴校”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。